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日期: 2023-12-08 浏览量:287 来源:阜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编辑:孟庆飞 文字大小:

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法委、人民法院、工业和信息化局、司法局、财政局、总工会、工商联、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党群工作部

根据国家人社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22〕71号),和省人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实施方案》(辽人社发〔2023〕32号)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阜新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阜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阜新市委政法委

阜新市中级人民法院

阜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阜新市司法局

阜新市财政局

阜新市总工会

阜新市工商业联合会

阜新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

20231124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科)


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人社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2271号),和省人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实施方案》(辽人社发202332号),强化劳动争议源头治理,提高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促进劳动人事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有关工作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社部门牵头和相关部门协同、司法保障、科技支撑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强化风险防控,深化源头治理,加强多元化解,及时将劳动人事争议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促进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阜新实践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

2027 年,全市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组织机构更加健全,多元调处制度机制更加完善,协商调解效能明显提升,协商调解解决的劳动人事争议占比显著提高,协商调解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

三、工作举措

(一)筑牢源头治理根基

1.强化争议预防指导。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党组织在劳动关系治理、协商调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党建引领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发挥调解建议书、仲裁建议书、司法建议书、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和建议书作用,引导督促用人单位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依法合规用工、劳动者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发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作用,推动中小企业加强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职能作用,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压实主体责任,深入开展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司法局、市总工会、市工信局、市工商联、市企联/企业家协会)

2.加强争议监测预警。充分发挥市人社劳动关系协同治理一体化信息平台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功能,用好各类劳动关系运行风险监测平台,加强对案件受理、投诉举报等情况监测分析,实时研判劳动人事争议风险,及时发布态势报告和指导性意见。聚焦重要时间节点,突出农民工、劳务派遣、新就业形态、群体性纠纷等重点,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大劳动人事争议风险监测预警,建立风险台帐,完善应对预案。(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市企联/企业家协会)

3.加大争议隐患排查。建立重点行业企业联系制度,深入开展“仲裁开放月”“青年仲裁员志愿者联系服务企业”等活动,为企业提供劳动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教育、“法治体检”等服务,提高企业自主预防化解劳动争议能力。发挥基层网格化治理工作优势,加强多部门协调联动,完善劳动争议排查、信息反馈、重大情况报告、联合处置等协同治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隐患。加大重点时段、重点行业、重点人群隐患排查力度,根据问题苗头和预警提示及时启动工作预案,全力防范重大争议风险,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劳动关系风险底线,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市企联/企业家协会)

(二)促进争议协商和解

4.完善内部协商机制。加强指导与服务,提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意识,建立多渠道、多类型对话沟通机制,促进争议内部申诉、内部处理。指导用人单位完善内部协商和管理规范优化争议协商流程,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及时做好咨询解答、释法说理、劝解疏导、促成和解工作。(责任部门:市总工会、市工信局、市工商联、市企联/企业家协会)

5.统筹推进争议协商。引导劳动者依法理性维权,帮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开展劳动人事争议协商,促成双方和解,指导企业加强劳动用工领域合规管理,优化完善协商调解工作程序,提升争议自主协商和化解能力。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劳动人事争议协商咨询、代理服务工作。(责任部门:市总工会、市工信局、市工商联、市企联/企业家协会)

6.提升和解协议效力。发挥劳动关系协调员作用,指导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开展多种形式民主协商,规范劳动人事争议协商和解与协议签订,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达成一致的,可以签订和解协议,相关部门加强和解协议履行监督和效力审查。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未按期履行和解协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司法局、市总工会)

(三)推进调解组织建设

7.加强市县(区)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处中心建设。依托市、县(区)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整合人社部门内部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劳动保障监察和信访等机构要素,汇集人民调解委员会、法律援助中心、工会职工法律援助中心(站)、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等单位资源,设立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处中心,对争议案件实行“一站式”调处服务,开展案前调解工作,2025 年底仲裁案前调解率达 30%以上。(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法院、市司法局、市总工会)

8.推动乡镇(街道)调解组织建设。积极应对乡镇(街道)机构改革涉及基层人社平台体制机制调整变化,鼓励支持各级改革创新,探索建立贴近实际、灵活多样的乡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新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及时调处争议纠纷,主动融入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支持各地采取入驻“一站式”矛调中心等形式,办理争议案件,参与联动化解。(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市总工会)

9.推进各类调解组织特色发展。扎实推进多层次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加快实现区域、行业、部门全覆盖,形成各类调解组织特色发展、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推动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加强调解组织建设。推动劳动争议高发的建筑业、服务业、产业园区等建立行业性、区域性调解组织,聚焦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网络主播等互联网平台经济就业群体,加快建设新就业形态调解组织,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人社部门、司法行政部门、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引导和规范有意向的社会组织及律师、专家学者等社会力量,积极有序参与调解工作,进一步增加调解服务供给。(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司法局、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市企联/企业家协会)

(四)提升多元化解质效

10.加强协调联动。充分发挥人社部门在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中的主导作用,在市县(区)委政法委统筹协调下,加强与司法行政、法院、工会、企业代表组织等部门工作沟通,健全重大劳动人事争议应急联合调处机制,形成矛盾联调、力量联动、信息联通的工作格局,加强部门(单位)间业务协同与衔接,优化争议案件咨询、受理、调解、仲裁、诉讼等流程,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司法局、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市企联/企业家协会)

11.提升规范化水平。人社部门会同司法行政、工会、企业代表组织等部门,落实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名册制度,指导各类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立健全调解受理登记、调解办理、告知引导、回访反馈、档案管理、统计报告等制度,提升调解工作规范化水平。加大督促调解协议履行力度,加强对当事人履约能力评估,达成调解协议后向当事人发放履行告知书。总结、推广调解组织在实践中形成的成熟经验和特色做法,发挥典型引领作用。(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司法局、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市企联/企业家协会)

12.推进“智慧调解”。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诉讼业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按省统一要求,依托“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推动开展全流程在线委派委托调解、音视频调解、申请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等工作。拓展网上调解服务平台覆盖范围,探索建立辐射基层调解组织、调解员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调解案源、调解过程、调解结果等全流程在线管理。优化完善网络调解服务功能运用,逐步实现统一端口登录,统一案件管理,为基层调解员开展调解服务提供有效便捷支撑。(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法院、市司法局、市总工会)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区)要把做好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将这项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推动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各级党委政法委要将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建设工作纳入平安建设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体系,加强部门联动,发挥综合治理优势。人社部门要发挥在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中的牵头作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推进调解组织、制度和队伍建设,加强业务指导和督导检查。人民法院要发挥司法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加强调解与诉讼有机衔接。司法行政部门要指导调解组织积极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加强对调解员的劳动法律政策知识培训,鼓励、引导律师参与法律援助和社会化调解。财政部门要保障协商调解工作经费,督促有关部门加强资金管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工会要积极参与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解,依法为劳动者提供法律服务,引导劳动者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帮助劳动者协商化解劳动人事争议,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工信部门、工商联、企业联合会等要引导和支持企业守法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内部劳动人事争议解决机制。各部门要加强沟通会商,定期交流研讨,确保协商调解目标任务有效落实。(责任部门:市委政法委、市人社局、市法院、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市企联/企业家协会)

(二)加强调解员队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能力,建立健全调解员聘任、培训、考评、奖惩和退出等管理制度,提升调解员队伍规范化管理水平。扩大兼职调解员来源渠道,广泛吸纳有业务专长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法学专家、仲裁员、律师、劳动关系协调员(师)、退休法官、退休检察官等专业力量参与调解,分级分类建立调解专家库。加强调解员培训规划设计,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市企联/企业家协会)

(三)落实经费保障。各县(区)人社部门要将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各县区财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和财力可能,合理安排经费,对协商调解工作经费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加强硬件保障,为调解组织提供必要的办公办案设施设备。(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

(四)加强督导宣传。各县(区)要将协商调解工作纳入整体工作谋划部署,加强检查督导,促进协商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对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组织和个人,按有关规定给予表扬激励。及时宣传推广劳动人事争议调处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司法局、市工信局、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市企联/企业家协会)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